【王下24-25】猶大亡國與神的審判|📖 高雄主大永教會 讀經計劃83

【王下24-25】猶大亡國與神的審判|📖 高雄主大永教會 讀經計劃83 |高雄主大永教會 | CGM高雄主大永教會 | 基督教福音宣教會
📖 讀經計劃|高雄主大永教會 | CGM高雄主大永教會 | 基督教福音宣教會
猶大亡國與神的審判

猶大亡國與神的審判

聖經歷史的高低起伏,讓人看見神的公義與憐憫並行無違。列王紀下的結尾,不僅是猶大亡國的歷史敘述,更是一面鏡子,照見人類悖逆的後果與神不變的約。在這段悲壯的敘述中,我們可以從神的審判中讀出警醒,也從亡國中的微光中看見盼望。

一、巴比倫三次攻陷耶路撒冷(王下24:1–25:30)

猶大的滅亡不是偶然,而是長期悖逆神的累積結果。從約雅敬到西底家,南國猶大的君王不斷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拜偶像、輕忽律法、倚靠埃及等外邦勢力。

巴比倫的三次入侵分別發生在主前 605 年(約雅敬被擄)、主前 597 年(約雅斤被擄)、主前 586 年(西底家時期,耶路撒冷全城陷落)。最終,耶路撒冷城牆被拆、聖殿被焚、王宮被毀,民眾大量被擄往異邦。

「耶和華照他所說的話,使災禍臨到。」(王下24:2)

這不只是政治歷史的記載,而是神對祂子民長期悖逆的審判。先知們一再警告百姓回轉,但他們卻硬著頸項,終至無法挽回的結局。

二、耶路撒冷城毀與信仰中心崩解(王下25:1–21)

西底家王原本有機會倚靠神,但他選擇反叛巴比倫、忽視耶利米先知的話。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親自率軍圍攻耶路撒冷達一年半之久,城內饑荒嚴重,最終城破人散。

聖殿中所有的金器、銀器都被擄走,神的居所象徵被褻瀆。宗教領袖與百姓被殺或擄,政治與信仰的中心完全崩潰。這一幕不只是民族的悲劇,更是屬靈的崩盤。

「耶和華的怒氣向耶路撒冷和猶大發作,直到把他們從自己面前趕出。」(王下24:20)

神的審判並非無情,而是對祂公義與聖潔的堅持。祂曾多次容忍、多次等待百姓悔改,卻仍被棄絕,終於不得不施行公義。

三、忠臣基大利與餘民的悲哀(王下25:22–26)

在猶大滅亡後,巴比倫王設立基大利作總督統治猶大餘民。他鼓勵百姓安居,勸大家與巴比倫和睦,但不久便遭以實瑪利所暗殺,造成餘民大恐懼,紛紛逃往埃及。

即使亡國後,內部仍有仇殺與分裂。這顯示,若人心未真正悔改,無論在什麼制度或處境中,都難以得安息與祝福。

四、被擄中的盼望之光(王下25:27–30)

就在列王紀的最後,出現了一個轉折點:被擄的王約雅斤在巴比倫獄中三十七年後,獲釋並受到優待。他被提升位置,脫去囚衣、在王前常吃飯,象徵著盼望的微光尚存。

「王又賜他食物,是在他面前吃長久的。」(王下25:29)

這短短幾節經文彷彿在告訴讀者:雖然神的子民受刑罰,但神沒有忘記祂的約。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,神仍保留一絲未熄的盼望。

猶大亡國與神的審判:從歷史學功課,從信仰看未來

猶大亡國是神對罪惡的嚴厲審判,卻也是祂管教中的愛。神不是任憑人沉淪,而是透過管教喚醒悔改。祂仍預備盼望,在被擄中,透過但以理、以斯帖、以斯拉等人物,延續祂的救恩藍圖。

今天的我們,也處在信仰光與暗交界之時。無論是社會混亂、信仰冷淡,或個人生命的低谷,這段歷史告訴我們:神依然在掌權,祂的話語不會落空,祂的恩典永不止息。

#猶大亡國 #神的審判與憐憫 #列王紀下靈修 #CGM高雄主大永教會 #讀經計畫 #基督教福音宣教會


CGM高雄主大永教會誠摯邀請您,透過鄭明析牧師每日證道,深入品味神的話語。
無論您身在何處,都能感受基督教福音宣教會所帶來的豐盛恩典,讓信仰滋養心靈,更新您的生命。

© 高雄主大永教會 | CGM高雄主大永教會 | 基督教福音宣教會 | 歡迎分享並訂閱我們的部落格

留言

  1. 神真的是掌管一切,活著在我們身邊動工的神!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