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惡王與動盪時期
歷代志下21~28章記錄了一段猶大國充滿震盪的歷史。我們看見一連串領袖因離棄神而導致國家敗壞,百姓陷入偶像崇拜與戰亂。然而,即使在這樣的黑暗中,神仍興起敬虔的祭司與王者,重建敬拜、挽回百姓。這段歷史提醒我們:屬靈領袖的選擇,影響的不只是自己,更關乎整個世代。
一、約蘭與亞他利雅:屬靈崩壞的代價(代下21:1–23:21)
「他行以色列諸王所行的,又行亞哈家所行的,因為娶了亞哈的女兒為妻,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。」(歷代志下21:6)
約蘭王娶了亞哈王的女兒,結果引進北國拜巴力的風氣。他殺害自己的兄弟、離棄耶和華,導致國內起亂、鄰國攻擊,甚至神使他身患重病而死,百姓也不為他哀哭。
之後,王后亞他利雅為保政權,竟弒王奪權,自立為女王。她除盡大衛王系的後裔,使猶大幾乎斷根。但神未忘大衛的約,藉祭司耶何耶大隱藏幼王約阿施,並最終帶領百姓推翻亞他利雅,重建聖殿敬拜。
屬靈反思: 領袖若遠離神,不僅自己敗壞,也會拖垮整個國家。即便在最黑暗的時代,神仍保守敬畏祂的人,使信仰有復興的希望。
二、約阿施:重建聖殿卻晚節不保(代下24:1–27)
「約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訓他的時候,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。」(歷代志下24:2)
約阿施幼年即位,在祭司耶何耶大的教導下行正道,積極重建聖殿,恢復敬拜。百姓樂意奉獻,神的事工得以復興。
但當耶何耶大過世後,約阿施便聽從臣僕的諂媚,轉而拜偶像。當先知撒迦利亞(即耶何耶大的兒子)責備他時,他竟下令將其殺害。
最終,神使亞蘭入侵,約阿施重傷,被臣僕謀殺而死,且葬在城中,不與列王同葬。
屬靈反思: 一個人信仰的根基不能只建立在屬靈前輩身上。真正的敬畏,需要在沒有「屬靈領袖陪伴」時依然持守正道。否則一旦倚靠的人離開,我們的信仰也將崩塌。
三、亞瑪謝與烏西亞:信靠與驕傲的分岔路(代下25–26章)
「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,只不是全心。」(歷代志下25:2)
「他既強盛,就心高氣傲,以致行事邪僻,干犯耶和華他的神,進耶和華的殿,要燒香在香壇上。」(歷代志下26:16)
亞瑪謝起初敬畏神,不讓雇傭的以色列軍參戰,得神幫助勝仗。但戰後卻拜戰敗國的神明,自取敗亡。他不聽勸誡,與北國爭戰敗北,被俘、國門被拆。
他的兒子烏西亞年少登基,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,神大大賜福。他在軍事、農業與城市建設上都非常強盛。然而,在成功之後,他心高氣傲,擅自進入聖殿燒香,觸犯聖職,被神降大痲瘋,終生隔離,不得入殿。
屬靈反思: 屬靈生命不能只停留在「初期的敬虔」,也不能讓成功成為驕傲的根源。當我們的恩賜、地位、成就逐漸增長時,更要小心保持謙卑與順服。
四、約坦與亞哈斯:信與不信的極端對比(代下27–28章)
「約坦在耶和華─他神面前行正道,因此日漸強盛。」(歷代志下27:6)
「他不尋求耶和華─他列祖的神,卻祭祀攻擊他的亞蘭神。」(歷代志下28:23)
約坦行事正直,不跟從他父親的驕傲,也沒有犯下宗教罪,因而神使他日漸強盛。他強化城牆、建城設防、帶領百姓敬畏神。
但他的兒子亞哈斯卻是另一種極端。他不但不尋求神,甚至焚燒自己的兒子獻祭,模仿外邦宗教,敗壞聖殿,將敬拜之路徹底關閉。他國內大亂,遭亞蘭與以色列聯軍打敗,百姓成為俘虜。
屬靈反思: 信仰不是遺傳的,而是每一代都需要重新選擇。我們不能單靠父母的信仰傳承,而要自己「尋求耶和華」,建立與神的關係。
結語:惡王與動盪時期
從這幾位王與一位女王的記載中,我們看見清楚的屬靈對照:
敬畏神者,神使之堅固;離棄神者,終將敗亡。
雖然這段歷史充滿敗壞與哀痛,但也顯出神持續不放棄的恩典。即使國家崩壞、聖殿被毀,神仍興起耶何耶大、撒迦利亞、約坦等敬畏祂的人,使復興之火得以延續。
- 你是否在靈命中遇見黑暗與低谷?
- 是否曾因依賴人而遠離神?
- 你是否願意在這個動盪的世代,成為堅守信仰、建造聖殿的人?
「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,要顯大能幫助向祂心存誠實的人。」(歷代志下16:9)
讓我們在動盪中不隨波逐流,在領袖敗壞的時代堅守真道,成為世代中的光與鹽。
📖 本文由 #主大永教會 信仰分享團隊整理,依據《基督教福音宣教會》的屬靈教導撰寫,盼望引導讀者更深入理解聖經,走在神喜悅的道路上。
歷代志下、約蘭、亞他利雅、約阿施、亞瑪謝、烏西亞、約坦、亞哈斯、惡王、敬畏神、屬靈墮落、領袖失敗、重建聖殿、信心選擇、靈修筆記、主大永教會、基督教福音宣教會
CGM高雄主大永教會誠摯邀請您,透過鄭明析牧師每日證道,深入品味神的話語。
無論您身在何處,都能感受基督教福音宣教會所帶來的豐盛恩典,讓信仰滋養心靈,更新您的生命。
唯一的真牧者唯有耶和華 神!透過歷史借鏡,可以提醒自己要常常意識唯有以神為中心!
回覆刪除沒錯~比起依賴人,要更倚靠神,以神為中心~
刪除